游客发表

民航局:加强雷雨季节运行保障 降低长时间延误占比

发帖时间:2025-04-05 10:14:56

同时货币供给应该借鉴单一政策规则,避免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复苏的干扰。

10 刘亦文、胡宗义:《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6 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排斥: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民航局:加强雷雨季节运行保障 降低长时间延误占比

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研究的新进展。2 郑挺国、刘金全:《区制转移形式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应用》,《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5 张兵、范致镇、李心丹:《中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11 马九杰、刘海英、温铁军:《农村信贷约束与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2期。南京大学的张兵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范致镇和李心丹从经济基础假说和市场传染假说理论层面分析了股票市场联动的传导机制,并以2001年12月12日到2009年1月23日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分阶段检验了中美股市的联动特征。

进入专题: 金融学 新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中下游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上中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具有显著动态传递效应,而下游价格对中游价格以及中游价格对上游价格分别存在反向传导的倒逼机制。为什么德国在这次危机中情况比较好,危机后的复苏也比较快,经济表现好呢?这和它的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有相当大的关系

这说明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关键还是交易的品种、交易的工具、交易的制度。那个地方是全美甚至欧洲的保险业巨头的总部,我朋友到了之后发现尽管总部在那里,楼在那里,但是那地方像个死城一样,就是它没有交易在那里,所以没有人会说哈特福德市是个金融中心。客观地讲,是否存在金融过度,还得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总体关系来看。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发展金融中心,它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对GDP的带动、对产业的调整、对就业的推动,都是有好处的。但我同时想告诉大家,也是我在深交所当老总的时候就曾说过的,从纯技术上讲,在无纸化交易下,即使在青海的沙漠里也不是不能搞交易所,因为我们交易所的撮合成交都是通过卫星来实现的,它是个无形的市场。

民航局:加强雷雨季节运行保障 降低长时间延误占比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搞先行先试就很难了,因为不像过去的时候,市场是不统一的,信息是不灵通的。在这些框架中,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是统一的,全国的金融市场是统一的。其实,如果金融中心逐步发展以后,高端人群过来了,高附加值产生了,导致地价和各种商务成本上升,那么一般的制造业因为在这儿商务成本太高,就会逐步往外走。你说这个衍生品种或者那个衍生品种,其实就某个品种来说都是对的,但是它发展过度就不对了。

也就是说,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正经的制造业不做,实体经济不做,而是哪个地方赚钱往哪儿走,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好,做不大,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多少强之类的企业。中国需不需要这么多金融中心?美国那么大的金融市场,我们知道的也只不过是华尔街、芝加哥这样的金融中心。中国各地争建金融中心现象,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这样一个事情?我在《十问中国金融未来》这本书里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它的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是24%,比美国高很多。国家已经确立了金融战略,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战略确定了,所以很多金融资源,包括后来的金融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全国银联等等都设在了上海,连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二总部都设在上海了。

民航局:加强雷雨季节运行保障 降低长时间延误占比

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中心 。如果金融真正为经济服务的话,这个成本是有效的,是合适的。

德国的经济实力比英国大多了,当然比美国弱,目前世界排名第四,但德国的制造业长期以来创新能力强,工人的技术水平高,技术培训强。当时戴市长叫我去参加研讨会并发言。就比如说前两年资本市场、地产市场很火爆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老板会卖掉自己的工厂去做股票投资,或者是地产投资,现在都忙着搞私募股权投资。比方说,还是用上海来举例子,我们说把上海办成国际性金融中心,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但现在还办不成,为什么?因为它制度不够。如果金融发展适应于经济发展的话,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还没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到处都建金融中心反而会有问题。

据中国金融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8个。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当年去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应聘。

也就是说,金融中心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会把一些实业往周边赶。为什么德国在这次危机中情况比较好,危机后的复苏也比较快,经济表现好呢?这和它的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有相当大的关系。

英、美两国在这次危机中受到的教训比较深,而德国相对不错。但是,如果金融发展不适应于经济发展,不论是超越还是滞后,它都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些阻碍。

比如说,西南的重庆和成都,西北的兰州和西安,都要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连按揭贷款的首付也不要了,没有信誉的都可以搞贷款来买房子,无限地扩大杠杆,那是完全过度了。它是先有市场交易,再有金融发展,而不是一个地方建一条街的高楼大厦,这个楼叫财富中心,那个大厦叫金融大厦,就是一个金融中心了。因为这个问题,放在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大家提都不会提。

这可以说是挤出效应吧。最后,当一个国家不得不借助金融来发展的时候,事实上,它的整个经济实力就在走下坡路了。

第一,就我本人来说,也经常被邀请到某些地方,去研究那里的金融中心问题。所以我认为,地方政府这个心态、本意都是好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我想地方上的领导,不管是在经济专业圈的,还是在金融圈的都知道,金融中心的发展是成熟经济的一个标志。因为金融的发展本身是要占有一定的资源进行运转的。

而除上海外,北京、深圳、广州在金融中心问题上的表述,好像都有点大同小异。我讲这个事例想说明什么问题呢?现在全国各地都要搞金融中心,这个积极性、出发点我们大家都能理解,也都能接受,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大环境的变化。后来他跟我说,你看义乌那个地方,从一个小村子成为一个那么活跃的市场,甚至开始有金融大楼在那里盖起来了。比如金融中心的发展,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会自然形成一定的金融中心,那么这类金融中心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服务作用。

为什么呢?因为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机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第二,我的老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同志在当天津市市长的时候,国务院下了一个关于天津滨海开发区综合试点改革的方案,让金融先行先试。

什么制度?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交易的品种还局限于中国境内的一些人民币资产,外汇还不能随便兑换成人民币来做交易,所以说只要这个制度没突破,你想办国际性金融中心也办不成。我在《中国金融战略:2020》这本书里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金融一定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你如果仅仅是为了发展金融而发展金融,就会是一个浪费,而且会把实体经济往外挤。我在研讨会上说,尽管下了先行先试的文件,但是在我们进入21世纪之后,天津的先行先试,实际上不可能再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上海那样搞金融创新、金融改革以及推广各种各样新的金融工具了。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